重谈交友社交产品类设计

如果说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友才不是耍流氓,那么偏偏有很多人需要一种耍流氓的产品来满足需求。

那么这样的产品,往往都有那些需求呢?

  1. 缘分

没有互联网的时候,耍流氓靠的是眼神,情书,机缘巧合。那时候人保守,妹子骚也不好意思说出来,要么忍要么滚,大部分都忍下来变成了怨妇,把感情寄托于下一代的成长。

从QQ第一代开始,随机刷一批人,管这个叫缘分,加为好友就开始慢慢培养感情,然后继而见面开房。后来的微信摇一摇,都满足了随机的特征。人是有一种相信这种缘分的,人是害怕主动找上门的,怕找事儿的。“随机=缘分”这一特性利用的很好。

2.私密性与安全感

但是随着QQ软件发展,渐渐的沦为主流沟通工具,谈恋爱反而不是主流方式了。这时候互联网渐渐发展火爆,各种论坛遍地开花,交友群继而诞生,可是群交友,总是不好意思嗒,中国人害羞,做啥都遮遮掩掩,哪敢光明正大的到群里约炮?不怕是公共汽车么?强调人的类别,很重要,人最怕跑到一群不知根知底的里面,生怕会出事。安全感很重要。

渐渐的微信为代表的LBS应用开始火爆,手机的GPS属性,更容易把附近的都想约会的人联系到了一起。刚开始还非常火爆,渐渐的微信又沦为工具了。因为渐渐的,人不敢摇一摇,不敢查看附近的人,因为万一遇到熟人怎么办?所以私密性也非常重要,必须不能有太多熟人。所以大家要好好重新考虑一下微博、微信第三方登录的必要性哦。

3.满足彼此的幻想

SNS类校内、开心网发展火爆,抓住了学生的属性,纯情、激情、不负责任、不计代价是主要特征,网站私信交友成为了主要途径,谁不喜欢单纯的大学生漂亮妹子呢?所以,我是不看好校内改名人人的。因为完全背离了大学生妹纸的特征嘛!

与此相比,很多产品都或多或少的满足了意淫幻想。譬如汽车之家的“我的媳妇是车模”满足了人妻的幻想,一些车友会满足了对身份的崇拜,一些法语学习会满足了对浪漫异国的憧憬,等等,不一一举例了,在美国有些异地旅游交友好像也是蛮刺激的社区哦!

4.避开性别配比失调

俄罗斯很有名的Chatroulette视频聊天网站,国内也有类似的文字的,视频的,基本都是每个人看几秒就挂了,遇到男的一半都在撸,女的基本都在发春。这网站很火爆,但是有一个问题,就是男人太多。国内这个类型的网站同样有这个问题。

这些产品,都是男人太多,女人太少。产品设计本来就不怎么讨女人喜欢,再加上女性人数少,还有这么多男性围着骚扰,最后就走向了全是男的在撸,女人就成了凤毛麟角了。

我觉得在这一点上,酒吧是成功的典范。从来没人发现酒吧男女比例失调。

因为他们做到了男100,女免费的收费模式。在线的完全也可以这么做到,譬如mailbox的排队制,或者VIP插队制,或者56视频的撒花制,或者QQ游戏平台的VIP入场,这也是一个商业模式哦!

5.拿捏住外貌协会

我们都知道看照片选人,大部分人只跟美女聊天,不喜欢跟丑女多聊几句。实际上,大家都结婚了,丑女也嫁掉了。这是为什么?那就是感情有了投入之后,母猪也在那个人心中成了女神。

所以直接开门见山的就给对方看照片,结果就跟会所挑小姐一样,丑女没人要,美女大家围着抢。这个产品的活跃度就只剩下了1%的女神和99%的屌丝围捧,其他人选择了默默离开。这个可以参考陌陌的产品感受。

与外貌协会的只看照片挑人,实际上人与人的感受远超过了视觉,有声音,味道,触感,以及很私密的。。我就不说了^_^!直接上来就挑人照片,显然是不对的。现在有个比邻这类APP,也不错,直接打语音的电话给随机的陌生人,很不错。他们有个奇特的属性,声音,这个东西是可以带来想象空间的,视频却很实在。如果实实在在的约炮,99%会看了对方后,想再换个人再说吧,这个看不顺眼,但是语音却会实实在在留住人。如果对方声音跟林志玲一样嗲,但是长相只能打个7,8分,我想你一定会留下来继续促膝长谈。

我说这些并不是说外貌不起作用,而是要留住用户,可以考虑先用其他信息产生更多粘性。

最终总结下:

说了这么多,关于交友这个恒久不变的话题,永远存在的市场,天朝社会浮躁,道德缺失,贫富悬殊,更是这个市场天然的温床。我想未来趋势一定是每个产品都有每个各自的生存空间,并且持续的发展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