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机与变革

其实来杭州好久了,算一算有8个月有余。

难得有这个闲心思来写博客,挤出来这时间挺难得的。

一般人都是受了委屈出来哭诉,我有点不一样,受了委屈,忍痛不说,总是等事情过去后,才出来长叹一口气。

人生难啊,岁数大了,哪有什么容易的事情。

思绪回到一年前,我爽爽的疫情期间在家办公,管理着60多人的研发团队,靠着CoreLib打下天下的Mobile团队如鱼得水,正当觉得事业进入瓶颈期的时候,再下一城,拿下了Rooms项目。团队又一次扩张,越来越大,管理方式从密集沟通的小团队,变成了章法分明,风行雷厉的高执行力团队。

而我,每天看看报告,参参会,做点重要决策就行了。每天还有点时间练练琴,锻炼身体。

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要说那些虚的没用,就说现实的,我入职的时候股票11块吧,等我们项目做大做成了,股票涨到了290多。自己还特光荣的拿了厦门的各种人才政策,购房有补贴,孩子还给安排了最好的当地学校。在公司里,是名副其实的大佬,很多预算经费都是不眨眼间几大百万的花。

要说这是人生最舒服的阶段了吧。

然而中年危机也几乎是随之到来。

一天,香港老板拉着我到一个虚拟会议室,说Rooms项目要交给更专业的人管理了,你只需要带Mobile团队就行。

一瞬间,跌入深渊。

为什么不让我带了?我做错了什么吗?他比我好在哪儿?我到底是哪儿得罪了老板什么地方吗?一时间各种问号在脑中盘旋。

思绪回到刚入职的那时候,我跟法国老板Patrice开玩笑,我说我喜欢看Conan O’brien,喜欢看辛普森一家。结果,我们一拍即合,他立马准备招我。那时候我很简单,你给了我觉得还不错的薪资,厦门天气那么好,就来吧。

后来我才知道,他面试了大半年,就只有我懂得humor,我能听懂他的语言,所以招了我。

入职后我蛰伏在一个小项目了半年,做成了后,老板一天把我拉到会议室,让我带这个团队。

因为骨干Kent跳槽去了AirBnb出国了。我当时就特别明白,一个萝卜一个坑,他不走,怎么会有你的机会?

不过他走了,这项目也才能活起来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这得说说项目的背景。

我们打算用C++写一个跨平台的方案,实现以后ios/android再也不需要写2套代码,甚至将来扩展到windows、macos上。

可是早在2014年,成熟的都是UI跨平台的方案,C++跨平台谈何容易,更加讽刺的是,还有一波奥德赛的老外掺和里面。每次周会,大家都仿佛在神游,各说各话,用蹩脚的英语,奇葩的设计沟通着一个没有明确目标的项目进度。

team lead闲得能有时间刷题刷airbnb面试过关,可见一斑。

然而我做了几点,重新凝聚了整个团队。

首先,我让大家坐在了一起。之前大家坐在天南海北的位置,几乎沟通为0,总等着周会沟通,净瞎扯淡。搬到一起后,才具备眼皮子底下管理的基础。

第二,我解雇了一个windows大神。我们需要的是iOS/Android的跨平台,这小哥的所有C++代码优先写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,搞得我每次看着他提交的windows代码,哭笑不得。这小哥说起来,还挺神奇,后来去了苏州微软。他写的正则表达式过滤,至今我们都还用着,没人改得起来。因此他经常瞧不起我们,嫌我们技术不行。不过那是后话了,打那次裁人之后,我才是清理了团队的杂音,团队再次凝聚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路子上,不再自以为是。

第三,招聘能人,压榨逼迫他们学习CS193P教程。厦门招人都比较难,高手的技术栈不见得跟我们要求一致,公司本身英语要求还特高。因此我们只招沟通好,技术基础扎实的,会不会ios,android没关系,我会丢给他一个CS193P的教程,要求10个小时的课程一天内看完。现在回想起来,一天学会ios开发,真的有点过分了,但是不逼一下,那些人才你是看不出来的。招到了人才后,你会发现团队什么事情都好办了,几件活儿分头干下去,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武功搞定问题。也是通过那一次次的招聘,我们的王牌团队组成了,有刚厦大、北航、清华的毕业的潜力股,也有经验丰富的荤段子手,也有算法能力极强的女学霸。

如果说这些是团队管理的经验之谈,那么机遇来了,虎口拔牙的关键一役的表现堪称完美。

那就是公司收购了Glip,然而Glip的mobile app是phonegap技术做的,卡的一逼。

于是老板就想重构了它,原有团队显然并不会,而我们早已准备好了。

这就有了一次跑到美国的抢项目会议。原项目phonegap的作者自作自话,意思是phonegap还可以改善拯救一下。我们这边的老板极力推荐跨平台C++方案。

CTO看着两拨人,他知道2位都是大佬,其实并不真正做实际开发,到底什么方案好,他也不太确信,于是撇开他们,直接问我,“你的跨平台方案真的能省50%的开发成本吗?“

我知道我的高光时刻来了。

我知道我平时都是poker face,说得好听扑克牌脸,说白了就是面部表情为零,深藏功与名。如果我嬉皮笑脸,老板是不会信的。就是这样子愣头青的程序猿表情才最容易让人买单。 我知道老板问的是能不能节约ios/android一半的开发精力,我直接告诉他不可能,你只能省下来33%,因为有一部分还要开发C++,3分天下。

老板觉得很有道理。其实仔细想想,这个比直接回答能、不能都一样是瞎扯的,哪有33%的计算方式,但是人家买单你的思维方式,人家相信这样子的”理性“思考。

于是项目就落子厦门。那时候我知道只是个小项目,谁也没想到后来团队不断扩大到了几百人。就冲这个,厦门给我颁个人才奖真不过分。

那天晚上,老板带我去嗨一下,让product manager带我们来到了strip club,然后开车扬长而去。噢!America~

都说越接触外国的世界,你越懂得明辨是非,用事实的眼光分析世界。我也越来越像老外的思维,just stick with truth, nothing but only truth. 团队里的人也看得越来越清楚。

我们也渐渐开始有利益,有纠纷。在国内的世界里,枪打出头鸟,完全不跟你讲道理。人怕红,猪胖壮。

一场针对我的调查,正在进行。就因为质疑了国内的scrum master的计算工时的方式,当时的台湾副总就发起来一场栽赃给我的调查,到处逼问女生,说我有没有工作的时候侮辱他们。

实在是楞头青,我一个研发主管,没事侮辱人家干嘛?他就抓着bug讨论的激烈的部分,去诱捕一些人,希望栽赃给我,然后寄希望通过劳动法直接fire我。

值得庆幸的是,当时的下属Wendy坚持维护了我的名誉,没有就是没有的事情,他才没有得逞。

我知道这件事情后,知道他是副总,还是他牛逼。咱犯不着跟他斗。恶人,自己总会自己走的。

果然,不出2年。他就被搞走了,走得很戏剧,连离职也是接机想搞臭当时的总经理。

如果说第一次从美国人手里抢了一个mobile项目,那么第二次的Room项目,则是一步险招。

这还得从公司基因上说起来,本质上这是一家俄罗斯老板开的公司,CTO、CEO都是俄罗斯人。Glip项目是收购的,还不算他们特别在乎。但是ROOMS是诞生于俄罗斯SPB的,抢了他们的项目,则属于虎口拔牙。就连香港老板也是隔岸观火,完全没有中国人的团结一致搞定项目的意思。

如果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,那么我则是连续抢了老美、老毛子各一个项目。大家忌惮我这边mobile项目做得好,不得不服,因此只好拱手让人,但是也给我后面的职场埋下了危机。

美国那边对我这样的咄咄逼人并不满意,抢了美国老板的心头好。连Patrice都天天跟我讲,多看看Succession,用策略取胜blah blah的。

当然,这不得不提,Patrice老板也在淡泊名利准备退位,因为mobile项目成功,他发财了,他成功了,因此他再婚了,还搬家到了florida去生活,离权力中心silicon valley越来越远。

所以当中国区香港老板告诉我,我虎口拔牙拿下来的项目,要交给其他人,我即震惊,又不意外。

震惊的是,老板居然找了个外面的老掉牙的Cisco公司的老古董来念经,不意外的是,(以下是一段客观评价,因无证据就不说他了)

一家公司如果技术做到极致,那么还是有理由发点钱,躺在床上做大梦的。

关键我们并没有多牛逼,论消息,没有slack好,论电话,大家打电话很少了,论meeting,人家ZOOM市值都翻了几番了,我们在哪儿呢?我们在破烂的组织结构上,无动于衷。

于是,想明白了前因后果,树挪死,人挪活。离开厦门是必选项了。我很清楚厦门没有更好的单位。

于是再次拿起书本,准备面试。

当我是面试官的时候,我认为这个世界很大,每一个程序员面临的问题不太有太多共性。因此,我们只需要针对计算机基础共性问题来提问,具备一起共事合作的基础就行,考考基础算法、沟通能力即可了。

我是比较反感腾讯的那种面试题,上来就问如何设计一个亿级用户的聊天系统的数据库的问题。明显这个问题,只有他工作遇到过,他花了很多年工作时间解决同一个问题,要求面试者拥有跟你一样的经验,岂不是苛求?要都这么来,我们作为传统PBX公司,是不是上来先考一下ITU的电话规则,来给我写一个解析一个法国乡下号码的规则?互相难为彼此,何必呢?

然而当我是面试者的时候,这个世界还是那么狭隘。我遇到过阿里的面试者,直接百度了一下ios面试题吧,从第一个问到最后一个,细节到让我感觉是在背书。

软件行业,写的是代码,语言、知识点更多的是掌握的编程的理念,是一种不需要想太多,常理认为就是对的那种常识。也正是这个,驱动着语言的演进,架构的进化,让团队写出来的代码不需要太多解释,就该好懂。

死记硬背某个知识点,某个函数接口,太傻比了。

最讨厌的是,大厂的HR系统有识别重复的功能,如果你面试挂了,不好意思,下次新的面试者一看,别人筛掉不要的,我为什么要呢?我岂不是收了别人不要的?于是人家很有概率继续踩踏你一遍。

呵,这就是我们软件者打造的软件世界,冷冰冰,又傻逼。

好吧,好歹我也是刷过facebook的人,这些面试应该不在话下。复习准备了一周后,拿下了拼多多,网易,还有一家游戏公司的offer。苏州微软的offer没拿到,有点可惜,但是也不可惜,他们团队team lead让我写了一个demo,然后以代码风格不合适拒绝了。这里还得拜Kent的耳濡目染,这小哥清华毕业,纯粹的宅男,他就是想通过大量刷题,作弊面试通关整个软件行业,短短几年,翻转各大公司,薪水涨得飞飞的。

有时候我就是不愿意向这个傻逼的世界妥协,明明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程序员,硬生生为了面试去俗气的刷那些傻逼准备的面试题。

我记得08年做ios的时候,你要是懂MVC,你就很厉害了,15年的时候你要是读过一下著名开源框架AFNetwork就也能显得自己高手,而如今,你不读一读iOS源代码,深入浅出系统原理,感觉都像没有学过ios一样。你看,这内卷的国内生态。

另外来了杭州也一点都不省心,我发现在这里我什么都不是。厦门的人才待遇,拿不到了。这里博士生都挤成堆,还谈我们这样子的土八路呢?

找公司解决孩子转学困难,问天问地,搞到最后,还是自己花钱买房解决。因为他们解决上学的优先级是这样子的,一表生 > 二表生 > 三表生 > 人才分配。更何况我们这样拖家带口的,娃转学可是难上难。而杭州的教育资源,以江南实验为例,一表生恐怕都要往后排队3年。

这期间我就不说从滨江南部分看到区政府,看到奥体各种的房产,然后又是怎么跳到西湖区辗转买了学区房。超级不容易!所谓阶层的固化,就是指的这种吧,要想跳出去,超级难。

现在我想起这一切,太折腾了,谁知道呢?每次都以为这家单位的事业能干一辈子呢。

结果呢,离职的时候,共事了6年的同事,无论再怎么饭局上多么不舍,等你离开了,跟你就突然没有了任何交集。

我突然看懂了很多社会上的麻木不仁的社畜,既没有激情,又不愿意付出多一些,每天一副别跟我谈什么把工作事业当全部,其实他们也对,因为公司压根就没把你当什么,你不过是工具被压榨而已。

这时候,我就不得不佩服90后的躺平了。

他们好聪明啊!分不到一杯羹,干嘛替你卖命干?谁不是涂了那一杯羹,才跟你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!

时至现在已经8个月过去了,花了自己的钱,买了房,转移了车户籍,自己社保、养老全转移成功,给自己成为杭州人立个flag吧。

看起来人生还有很多戏剧的事情要发生,期待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