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学

有知识有力量

中国人重视教育,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。努力学习的人,就是有知识有力量。

我对教育的重视,来源于生活里的切身感受。

从学习到就业,我能感受到的是,社会上成绩不好,学不进去,不爱学习的大有人在。因此难得遇到一个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,至少你学的进去,有相应的谈吐,别人都会高看你一眼。

女人温柔地会说,这是个书呆子。从此社交场上直接省了繁琐的哥们酒局,关键时候用得上我们的头脑,其他的没兴趣参加。

甭管他们嘴上认不认,知识的价值可见一斑。

起跑线要从娘胎抓起

既然教育如此重要,那么就不能在起跑线落伍。

奶粉自然是精挑细选澳洲进口纯天然的,Aptamil一箱6罐子一千块,找的高中同学留学生代购的,高价一点都不含糊,还得千恩万谢。

儿童玩具一点也不能缺,音乐类,玩具类,动物类,毛绒类,物理类,生活道具,样样都不能缺。

推娃出去玩的婴儿推车,stokke买不起,却也深深的扎了心。老让他躺着也不是个事儿,方便长期抱着的腰托,也得买进口的,省力的。

学走路还得有个自助扶手,那耐克毛毛虫的鞋子就是香啊,孩子一眼就相中,那啥江博士,anta真心不合脚,隔三差五的就脚又大了,还得换。

乐高课开发智力,上!人家玩,我家不能傻坐着吧。

我当然也深刻的明白这个起跑线不止是给孩子娘胎里听交响音乐,更甚于父母的社会地位,那才是真正的起跑线,因此父亲的努力,是理所当然的。因此拼命搞钱,最重要了。

初探学区房

刚开始考虑学区房这个概念的时候,孩子还在娘胎里。

那时候考虑的因素很简单,房子不够住了,单室套是没办法全家人一起来照顾孩子起居的。

原本买了个宜家沙发床,支持扩容给家人住。想来想去,还是得再多一个房间才行。

当时正值09年,第一套房子南京金域缇香已经翻倍,感谢温家宝的4万亿,70w入手,可以卖成140w。

但是换到对面小区的g53小区第二套要210w,又多花了70w,就多一个房间,跟全家人合计了半天,全家都不支持我,真不值。

可是他们拗不过我坚持要,图了啥?就图那个高档感,还是比万科的房子品质好很多,最重要的是对面就是学校,将来学区房岂不是赚翻了。

那时候不懂,其实对面是高中,而且还是租给南外的高中学区,收回来也与我半毛钱关系没有。

不过很多年后,毕竟是河西新区,教育家庭都是鸡娃,成绩好几乎是必然的事情,因此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新城小学就此正式成了学区房,开始了开挂般的升值,直到我卖,已经是650w了。

人才政策入学

这时候孩子已经快到入学时期了,我已经又买了厦门的第一套房,虽然谈不上岛内高级学区房,但是至少也是海沧区的不错的延奎小学的学区房。

一旦人生努力开了挂,幸福都在垂帘我。此时得感谢厦门公司的各种支持,感谢厦门市的人才政策,思明区非常照顾我,允许申请演武小学,厦门市内数一数二的小学。

然而申请的过程却充满了惊险。

当时孩子跟我的户口都放在了公司挂靠,厦门市思明区,且无房。

我的房子却买在了岛外的海沧区。

海沧区的小学报名日是7月25日,要求当天户口/房产证统一到位。户口岛内转出到外,是当日转出,但是无法转入。不可逆。

思明区的人才入学报名截止结果日,同样是7月25日。

所以那一天,最害怕的就是两头里都没落空,人才政策申请不到,户口本的学校也没排上队。

因此那一天,我一头里催公司,一头里实时关注海沧区的报名情况。

公司也是催hr,hr催区经信局,经信局找街道,街道找学校。想象一下一长串的沟通流程,煎熬呀。

好在结果是好的,人才政策接受了我的申请,顺利读了演武小学。

代价也是不菲的,刚装修完的海沧学区房没法用,太远。演武小学的租金7000多一个月,更不要说在紧巴巴的一个月内还得再次搬家,租房。

虽然说省掉了买学区房,可是学区租房压力也很山大啊。

转学

总以为在厦门读书的生活就这么下去了,2年多也慢慢地适应了高房租的生活。

可是人生呐,没有那么容易一直如愿,该动了,谁也拦不住。

这不,一转眼就来到了杭州网易。

来之前,网上看到的是房价一般3-5w,网易大厂工资高,滨江教育质量好,简直是it人的996福地,您只需要认真加班就行了,教育医疗工作都在家门口,啥心都不用操,因此兴冲冲的我就来了。

来了之后,才发现人才政策入学对外来普通人,就是一个摆设。

三番五次问了公司,答复基本都是,要么你是a,b,c类人才,要么什么5050人才,也就是教授/博士/有重大项目引进/重大贡献负责人那种。如果不是,那么你就等着分配到偏远地区吧,要么就乖乖的买学区房去吧。可以想象一下淘宝电商达人薇雅,她就是符合的人才。

因此指望公司搞定的希望落空,只能寄希望于自己买房搞定学区。

那么好了,买房肯定是离公司近,离学校近,一切都最佳的选择落在了滨江区。

于是我从浦沿,彩虹城,看到了区政府,奥体南。期间花费了无数的时间看房,看区位,比较学校生源资料,指望选一个好学校,还得成功转学。

转学其实是一门玄学,假定大家都没有关系,学额固定的情况下,必然是得对应学校有一个孩子转出去,才能有一个名额让你转进来。

于是,一番操作下来之后,绝大多数学校都说没名额,但是谁也不知道,你要不要先买了房,有了资格再来排队吧。实在不行,服从教育局调剂你到滨江偏远地区呗。

于是我就在纠结中蛋疼了很久。而来到的这一年,杭州学区房价大涨,蚂蚁金服即将上市,之江地块蜂拥而至,全杭州人都打了鸡血一样期待房价上涨。

这时候滨江都没有一个人给我爽快的答案,只能望更远的老破小的西湖区老城区找学区房了。贪心算法一下子扩大了好多范围,甄选的工作一下子繁重了起来。

要考虑最长能接受对工作交通时长,要考虑学校好坏,还要考虑是否能接受转学。

这时候,保俶塔实验学校进入了我们的眼前,他们有转学的名额!我们全家仿佛看到了救星,这是一所9年一贯制的学校,口碑非常好,还开展了steam教育。

于是买房的选择面一下子缩小到40多小区,几百套房子里。

接下来与中介的斗智斗勇,开始了。

杭州的中介地头蛇,我爱我家,还有七七八八各类贝壳系的垄断的平台,买方几乎是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利一面,我们普通人不具备全部的精力看遍所有房产,因此非常依赖中介尽心尽力的全部推荐。

而我就能感受到中介的设计套路,先给你看个特别丑的,然后带你看个很不错的,好坏一对比,然后尽快促成你跟房东谈价格,同时还要暗示你房价要涨,买的人很多,等等。

与此同时,我还不得不提的是,我没足够多的钱买学区房。还得在厦门那头卖了房子,才能凑够杭州的首付。

这时候,还不断的纠结,虽然跳槽了到了杭州,但是房子还在厦门,孩子也有书念,要不要干脆回厦门吧,不必操这个麻烦的心。可想人如果要换个城市,得多麻烦。

人啊,最怕纠结,尤其是每天都在做着会影响重大的人生选择。

于是动摇的时刻,还是老爸坚定了我的信心,让我继续做了回啃老族,借了20w养老钱给我当首付。

于是临近2021年大过年的时候,我们的两头卖房/买房进入了焦灼的状态,两头里都焦虑,一头生怕卖低了,厦门的海沧的房子几年都没涨,真是没有潜力的城市,另一头杭州的房价有可能还在涨。要不是习大大给马云这么一出,也许我还没赶上转学的末班车。那段时间,愁得头发都直掉,睡不着觉。

好在开春过完了年,顺利一头里卖掉,然而糟糕的是,另一头要买的电梯房居然就在同一天被另一个人签单卖掉了。

于是又得热窝上的蚂蚁似的满地找意向房源,好不容易,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,买定,900w,人生啊,签单的时候手都在抖,可能爬在这个颠覆,一旦房价跌了,大家都白忙了一辈子。

这时候还得提一堆破事儿,各种找关系尽快早点成交,拿贷款,拿房产证,几乎是当天就落户,转户口过来,啊,真是感谢各种帮忙的朋友。

最终,当我买完房,跟学校提起转学申请的时候,老师暗示我名额紧张。

卧槽!峰回路转,900w可能要打了水漂!

感谢国家

得感谢国家这些年的教育改革,的确更透明更开放了,有了全国学籍统一网站,跨省转学网上一次性办好。

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义务教育的制度,我发现国家一直在坚持强调,就近入学,保障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。这是一条红线,教育局无论如何,肯定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的孩子无处可上学的情况。

那么我既然买了学区房,西湖区教育局就不会让我没学上,最差就是分配调剂到其他学校,但是总体质量还是都挺不错的,尤其是省政府旁边的学区里。

最终,纠结中祈祷,反复找教育局咨询,然后他们一遍遍的告诉我,这里没有黑幕。

学额是固定的,所有的转学的孩子,以落户时间排队,有多少腾出来的学额,就批准转多少进去,全国统一8月20日截止开始准备转学,不能提前答应任何一个人。

我仔细想了一下,其实这里有个类似软件上数据竞争的问题,假定全国只有a,b,c 3所学校,a有一个孩子想转到b,b有一个孩子想转到c,c有一个想转到a。这样的循环,他们会让他们都转成功吗?又譬如c的孩子最后时候改变主意,不转了,他会导致前序的孩子转学失败吗?

不敢想象这个全国性统一的转学系统得有多复杂。

最后,千恩万谢,保俶塔实验学校最终接受了我家的转学申请,得感谢这个学校,感谢西湖区教育局/杭州教育局,感谢这个国家为了义务教育所做的坚持,让我最终能够顺利转学!

这只是序曲

This is just the begining,还有更多更多的故事在等着我们谱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