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金融改革思路

钱会自动生钱吗?

许多人会回答“会的”。他们会说把钱存进银行可以拿到1%的利息,理财产品可能有3%的收益,购买股票和基金甚至有更大的回报。所以,钱是可以生钱的。

但我认为不会。即使有300块钱,它的数值还是300块,钱本身并不会自动增值。接下来,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。

钱不会自己生钱

首先,钱并不会自己干活,钱没有腿,因此它不会自动升值。

借钱的难题

假设有一个陌生人问你借钱,你会借给他吗?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借。同样,亲戚之间借钱很多时候也不收利息。这样一来,就产生了一个融资难题。比如,一个水果贩子发现如果借到100块钱,就能赚150块。假如他用100块钱进货,卖出后能赚150块,净赚50块。这是个很好的生意。但如果这个水果贩子没有朋友或亲戚愿意借钱给他,那么他就只能去银行贷款。

银行贷款的机制

银行贷款应运而生。如果我向银行贷款,银行通常会收取一定的利息,比如5%或6%。回到上面的例子,水果贩子发现即使在50块的利润中扣除5块的贷款利息,他还能净赚45块。这就是贷款的基本原理。

贷款有很多种,比如房贷、经营贷等。总体来说,贷款让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,借钱办大事。而银行通过收取利息,覆盖了风险成本。只要没有社会巨变,银行就可以长期从贷款中获得稳定的利润,维持自身的运作。

银行的储蓄机制

银行需要有钱才能借出去,这就涉及到储蓄。银行通过给储户一定的利息,吸引他们存款。比如,银行贷款的利息是5%,那么它可能会给储户2%的利息。这样一来,银行赚取3%的差额,储户拿到2%的回报,而贷款人支付了上述利息。

社会巨变对银行体系的影响

这一切看似很稳定,直到社会出现巨变。如果做生意不再赚钱,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借款人。假设水果贩子进货100块,但只能卖90块,那么他自己都不赚钱,怎么还银行的钱和利息呢?

银行就会出现坏账。同时,银行还需要按照承诺给储户支付2%的利息。长此以往,银行会难以为继,甚至可能引发挤兑潮,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,进而引发社会的崩溃。

抵押物和风险

为了解决坏账问题,银行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物。这样,即使贷款人违约,银行还有抵押物可以弥补损失。然而,当房价大幅下跌时,抵押物的价值也会下降,银行仍然会面临无法收回坏账的问题。

重新设计银行体系

整个金融体系是不稳定且脆弱的。我们应该重新设计银行体系。

1. 钱不会自动生钱

我们必须承认钱不会自动生钱。

2. 储户的基本需求

储户最基本的需求是随存随取,永不损失本金。

3. 银行的运作模式

银行应该为储户提供全球活动的便利,随时存取,没有任何限制。注意,这里没有利息。如果有利息,意味着用户的钱被银行拿去参与了风险投资,无论是国债还是房地产开发,都有风险。历史上,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地产危机都是例子,最终都是储户承担了风险。

因此,银行不应该给储户利息。

如何维持银行运作

储户存储了钱,获得了便利性,但这些门店、运维和周转的费用需要成本。解决办法很简单:收取管理费。管理费的对立面是运营成本。

运营成本应该压缩到最低,因为只有两个基本功能:存钱和取钱。没有利息计算,也没有风险。尽可能通过App注册使用,全球都能开户、存取钱。

安全的银行系统

按照均匀的存取使用习惯,每个地方都应该有人存钱和取钱,整体上应该是均衡的。甚至刚开始,柜台可以借用现有的银联柜台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更稳定、更安全的银行体系。

为什么要存这样子的无风险银行?

首先,它是永远安全的。钱是存在数据库的,安全可靠。也不可能有柜台被人抢劫,而且银行因为只负责存取,不负责投资,储户存款就躺在那里。这怎么能弄丢呢?

有人可能会说,我存个R1风险的大银行理财,总归风险很低吧,1%的利息总比没有好啊。为什么要存你这个没有利息,还要倒收储蓄管理费的银行呢?

问得很好。我认真解释一下。当你觉得在银行存了1%的利息时,银行其实默默地把你的存款拿去放了5%、6%的高利息贷款。这样一来,水果商进货100块,因为银行平白无故地赚了5%的利息,成本就变成了105块。这些水果的成本难道不会推高并摊到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上吗?

如果全社会都把几万亿的钱存1%、2%的利息,然后银行以5%~10%的高利息放贷,成本最终都是社会承担,而有人平白无故地赚了大把利润,却没有产生实际价值。为什么要养一群中间商赚差价呢?

更可恶的是,有人串通银行,借了千亿,然后逃之夭夭,最终储户遭殃。如果现在去问问中国银行的储户,您同不同意放贷款给恒大地产,恐怕谁也不会同意,但事实就是发生了。这就是贪小钱吃大亏,不能相信银行会只为储户利益服务。

所以不能把钱存给有利息的银行,因为它会钻空子,把你的钱变相的花掉了。

有人为银行辩护说,银行提高了资金周转率,让大家都赚到了更多的钱,对国家来说,利大于弊。

很好,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在安全的基础上,如何帮助社会金融流通和周转。

如何投资产生利息?

安全提示与风险识别

当用户考虑投资产生利息时,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意识。投资区域是风险区域,用户需要认清这一点。投资账户不应该和储蓄账户混淆在一起,银行不应该既能揽储又能投资。如果银行同时进行这两项业务,它可能会有动机让用户把储蓄的钱拿去投资,从而变成带着储蓄帽子的投资机构。银行,无论是实体形式还是虚拟概念,都不应该有任何与投资相关的推广或介绍。

银行的本质功能

银行应当回归本质,只负责存取款服务。既然是投资,就不要指望保本。亏钱是很可能的事情,因此要谨慎小心。投资应由单独的机构进行,比如证券公司,这样的公司可以在竞争中,通过介绍潜力股和借款人来帮助撮合交易,就像房地产中介一样。

投资过程及风险分担

想象一下银行如何放贷款。通常由一个放贷经理负责投资,借款人需要提交各种资料,包括家庭背景、资产、抵押物、流水、照片等,最终由投资部审批放款。理想情况下,放贷经理应该为投资机构负责,不借给有赖账风险的客户。但谁能为所有事情打包票?天有不测风云,风险应该由每个参与借款的人承担。

投资理财的技术性

投资理财是一门技术活,投资者需要了解大量信息,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借款人也应该通过平台尽可能透明地提供信息。这不仅是简单的P2P理财,更像是买房投资,由中介撮合生意。

投资实例与风险案例

例如,阿里巴巴早期需要2500万美元募资,愿意提供1000%的回报,甚至如果投资失败可以抵押股权,但风险极高。投资中介提供评价,机构给出评级,最终由每个投资人决定投资金额。如果投资成功,回报巨大;如果失败,每个投资人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。责任和风险是点对点映射的,不会影响普通的储户。

另一个例子是楼下的水果商,他需要借100块进货,风险很低,可以做到1%的回报,这种情况下中介就简单撮合,甚至不需要抽成。反之,恒大地产需要千亿融资,承诺50%回报,但没有人愿意借钱给它,导致融资失败。

风险与人道主义保障

投资人需要明白,借款人可能会遇到不可控的情况,如疫情导致水果商亏损,或房贷借款人因病无法还款。我们应给予基本的人道主义保障,比如在大病期间停止还贷,直至借款人恢复生产能力。

防范诈骗与责任承担

投资中不能允许诈骗行为。如果有人诈骗募集资金然后逃跑,或故意失败倒闭,相关中介和评级机构应承担责任,并且下一次贷款会非常困难。同样,中介撮合时,谁担保谁就要承担责任,也许是刑事责任,也许是赔偿责任。总之,投资规则应保障大家都是双赢的。

总结

这个世界的金融规则应该保护普通大众,便利普通储户。对于没有投资能力的人,他们应该安心储蓄,银行不应擅自用储户的钱去投资。同时,投资用户应有自由选择的空间,承担相应的责任与风险,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公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