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谈匿名社交

近来秘密带来的匿名社交,引爆了投资圈,科技界,正好因为自己也在从事着类似的行业,作为业内同行也来发表几句自己的见解。

###首先先复习个基本概念,信息是什么?网络上定义很多,信息有三要素,信息生产者,信息传输方式,信息接收者。

###信息的本质在于变化。如果没有变化,那这就是复制,没有意义。

###信息的价值在于回馈,形成闭环;如果一个人天天JJWW,没人评论,没有人反馈,那么这个信息的价值就很低;相反文章出轨简单几个字引发了连锁反应,那么这个信息价值就很高。

有了这个基本概念,再来回溯看看互联网匿名历史就简单明了了。

其实互联网开始流行的时候,就是实在的匿名网络。大家都是随便弄个酷炫叼的昵称,譬如“采姑娘的小蘑菇”,就开始玩互联网了。那时候的猫扑、天涯,各种爆料,各种负能量聚集地,各种假新闻歪理邪说,各种网络冷暴力。

简单的描述,就是信息的生产者被屏蔽了,但是信息依然有效,本质内容也是有的,价值在于回馈,譬如纪委经查证,雷政富贪官如何如何。

###这样的规则有2点不妥,一是真假难辨,结果变成了谁的噪声最大谁就能吸引眼球,二是网络冷暴力被势力操控后,的确可能误伤普通群众。

于是实名制社交网络呼之欲出,同时技术监管手段也做到了IP追踪来源,现在还到论坛爆料,匿名已经名存实亡了,随便说几句反动言论,警察就要上门请你注意点了。

实名制社交网络有诸多好处,从目前看来,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型:

信息生产者一键投放到信息订阅接收者,譬如QZONE更新,FACEBOOK状态变化等等,全部是基于“关注follow”的概念。

###同时实名制意味着低噪声,低俗内容都消失了,留下来的都是正能量,心灵鸡汤,或者是炫富得瑟,社交卖东西,总之负能量的都没法说。谁也不会告诉亲友们,自己原谅了老公偷情吧?

但是熟知人性的都知道,12个星座,各种性格,谁也无法一直忍受着你天天炫富得瑟,或者看朋友说的些不想看的吧,总之实名制的调调咱看累了!于是,互动活跃度降低。微博只留下了大V在说,微信朋友圈都是各种转帖,无回复。

还记得刚说信息的价值在于闭环,在于反馈么?如果大伙儿都不评论转发,那么这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。

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副作用就是,信息生产者的受众往往很局限,没法传出去给更多人看到。玩来玩去,就这么几百个的朋友,渴望出现文章那样的几百万转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。

那么再来讨论秘密,secret,whisper匿名社交APP的时候,就轻松从容的多。

secret秘密主打性、伦理内容,whisper也一样。区别是,whisper从技术手段把字PS到图上,防各种GOV监管,网络抓捕。所以,秘密只能聊性,而whisper可以聊反政府。

我不想否认热门的那些话题都很诱人,节操碎了一地,火爆程度一味的指责说都是托儿也不靠谱。

但是我就想冷静的思考一下,假设这个APP想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,让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些moment,很需要这样的信息的时候都想到这个秘密APP,那么他可以用来来获取什么感受呢?

快感?我想不如一些专业草榴社区网站的写手专业,软文估计还不够意思。 认同感?这样节操碎了一地的APP的人群,你指望他站出来说出富有正义感的声音,我看恐怕不是。譬如某女说跟很多男人嘿咻后有罪恶感,很多网友选择了直接问她要微信号。

偷窥感?如果说这也叫偷窥,那么这个信息的本身的主谓宾三要素就不全,谁,长啥样,啥职位,干了啥事儿,在哪儿,受害人是谁,等等,全尼玛“他,她,它”,这有什么意思?

举报黑幕?我对此持怀疑意见,举报政府有纪委举报信,有记者,有媒体;举报企业,往往要遭受竞争对手怀疑;最重要的,举报平台是自由公平的吗?我发句秘密,一定能上头条吗?怎么审核?如何处理与监管之间的关系?

###总的来说,秘密这一类APP匿名相对于实名制的好处,似乎都是阴暗负能量,而且还信息不全。不仅没占到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好处,还没讨到曾经的猫扑匿名时代政府不监管的红利甜头。

对于投资界对这样的APP的热情,我只能说,你们能复习一下信息的三要素、本质、价值吗?

还是期待我们再一次颠覆世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