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后这一代

今天看了逻辑思维有关80后是挺倒霉的一代的说法,挺有感触,拿出来说说。 80后普遍爸妈是50,60后,50,60后那一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,77年恢复高考基本都没赶上,所以5,60后爸妈这一代人的境遇是尴尬的,普遍的面临机会的缺失,他们往往都在工厂、单位里做一名螺丝钉。 相比之下70后普遍的有机会参加高考,有不少人考上了大学,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资源。 就算差一点的,迎上了90年代改革开放变化最大的些年,那时候5,60后往往有了孩子,家庭为重,不便出去闯。70后才20多岁,正当出去闯的时代,很多人首先成为了个体户,万元户。 5,60后在90年代的时候,30多岁了,也没玩过电脑,彻底的脱离了机遇,70后是在自己年轻阶段经历的电脑,也是自己有能力购买电脑的时候享受了信息改变,这一点70后再次抓住了机遇。 说完了爸妈这一辈人之间的差距,就明白了,50,60后偏穷,缺乏资源,60,70后这一批人资源多,机遇多。 80后作为50,60后的孩子,一直说起来前不着村,后不着落。 按理说,基本都有能力接触互联网了,都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,应该能力不算差。偏偏,到了职场发现70后正当权做主呢。 「你也不过就年轻人家10岁,人家也不差你几点,你怎么破?领导不给你机会,你就有可能白蹉跎几年。」 这也是我最近的一个感受,有的员工就是比较背,进了公司一直没遇到好项目,好领导,没人罩的娃儿就一直受到冷遇,得不到提拔。 那么是不是80后就一定比90后强呢?还真不一定。 70后爸妈往往给90后配好了存款、房子、车子。玩过股市的都知道,一直都是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。存过余额宝的都知道,土豪家孩子只需要存钱、收房租就能衣食无忧,而屌丝拼命打工一年还不如人家的利息多。 说完了这些现象,再说一个具体的个例。 以前的一个同事,也是85年,我06年毕业工作,他选择了06年读研。我08年的时候,已经工作两年,有还贷的能力,他才读研2,压根就没有考虑买房。 08年,经济危机,房价大跌,我买了房,首付也就10来万,贷款了40多万慢慢还。 2年后,我的房价翻倍140W卖了,而他刚毕业就要面对翻倍的房价,约150W。 这背后发生的故事便是温家宝的30万亿投资计划,房价泡沫虚生,物价飞涨,在物价飞涨的年代,把所有的资产和未来押宝在保值增值的房产,则是瞬间跟同龄人拉开了差距。他无论如何打工,都难追回这个差距。 这便是机遇,这便是超越其他人的机会,完全不需要智商,不需要聪明过人,只需要你恰好的出现在机会窗口面前。 这个机遇显然不是公平的,即便是同龄人,不同的选择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。但是从大范围的普遍的来看,70后是这几代人中,机会收割机。 他们赶上了高考,赶上了分房,赶上了90后下海,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,坐稳了位置,孩子敢打敢冲,享受了房价暴涨的机会。 如果这个国家能对80后进行补偿性措施就好了。 那么逻辑思维里支了个招,80后,实在不行你就做个手艺人,让你在市场节点中给一个自身的价格定位吧?有回头客,自然就能勤劳致富。 我感觉这只是一个中策,干手艺活儿的或许能这样,办公室白领可不行。 首先,跳槽能解决问题吗?你还是只能获得市场价,要想扳回本,仅靠市场价,杯水车薪。 其次,做一个单独的手艺人节点,是违背了团队协作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的。没错,有了电脑,你的确可以一个人干了所有事情,但是你效率低啊。分工协作才能产生最大效益的,忘了不?如果大家都去做手艺人,显然会有人成立团队作战。 假定今天要做一个事情,可以100%分工协作交给其他人,然后约定好价值分工体系,约定好回报,做完之后,下一个人一样可以接包。这样的,猪八戒,freelance,已经证明不成功,只能小型接包,不能形成的系统的协作模式。 那么80后该怎么办呢? 首先,80后在工作能力、态度,都是比70后有优势的。80后经历了强制英语4级,大学教育普及度更高,对世界公平、平等的理解更深刻,他们缺乏的只是机会。 那么哪里70后的竞争压力最小呢? 外企,说白了,国内有70后压力,外企没有,外国没有70后,80后这一说,他们不像我们这么显著的差别,或者错开了高峰。...

动物世界

赵忠祥的《动物世界》节目曾经一度是我好奇心徒长时代的最爱。除了看灌篮高手,CCTV能看的节目,也就这个了。 那时候,我常常惊讶于豹、狮的残忍,血腥的弱肉强食,也发现牛并不是想象中的弱小,一群犀牛顶着角奔跑中戳得狮子肚肠直流都是常有的事。 狗喜欢到处撒尿,并且到处闻其他狗留下的痕迹。 等等等等。 长大后,我其实觉得,人类跟他们本质行为动机没什么两样。 公司里办公室政治斗争的时候,起先两个人都是彼此互相观望,离一定的距离,看对方的行为有没有露出破绽。谁先耐不住,站个队,表个态,站错了,你完了,对方会毫不犹豫的扑过来把你吃了。 作为IT人士,我一直觉得发微博、发朋友圈、GITHUB技术博客,CSDN,TWITTER,STACKOVERFLOW,种种留言,发状态,其实就跟狗狗尿尿一样。爷今天就是要在这里撒泡尿,代表我来过,这个技术我研究过,你们要是也来过,你可以百度谷歌搜到我,咱们能成为好基友。 跟狗狗社交,是不是一样一样的?这也是很多兴趣交友的方式。大家都寻寻觅觅自己喜欢的兴趣的地方,努力的嗅闻,找到后如获新生。 再譬如,有的男生在把妹之前,都喜欢扭头四周围观察,看看有没有其他人。这样的场景,很像斑鬣狗进食,总四周时刻观察着,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猎物。 不过小偷开始行动前也都鬼鬼祟祟。一般人都习惯于扭头看人,但是小偷做贼心虚,头扭不动,只有眼睛贼溜溜的,或者眼睛只盯着一个地方。 有同事说,如果注意观察新闻网站,经常有些什么『鳄鱼与狮子、河马』,『蛤蟆』,『老虎』大战之类的。譬如某某某敏感关键字人物,被新闻网站用来试图隐喻一些政治事件。 总的来说,时刻记得人类跟动物区别并不大,他们的表现并不会差异于人类多少。

想象力过度的烦恼

知乎上有个著名的提问,『想象力过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?』 这似乎是为我而准备的问题。 一直以来,想象力过度总是觉得是我得意的地方,我可以轻松的把一段剧情想象出来,变成脑中的画面,剧情随时可以反转,各种精彩。 不吹牛的说,如果能开发出来一种脑机接口,可以把想象的画面输出成HD电影,奥斯卡可能要被我包揽了。 然而随着学识在年岁中不断提升,有些本不需要考虑的选择,也成为了一个option,平添了无数的烦恼。 昨晚飞机回厦门,一直都好好的,737机龄1.8年,机长飞行经验丰富,前段路程大部分颠簸都很轻微,我带着SONY运动耳机听着嗨歌。 可是突然飞机开始颠簸加剧,较大幅度的晃动,我开始安慰自己,没事的,马上警示灯会亮起,『咚』,空姐会传来温柔『系好安全带』的提醒。 然后猛地飞机突然往下沉,机头直往下坠,有女乘客开始的尖叫,整个机舱开始嘈杂,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。 OH MY GOD !! 不会吧! 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啊!这是我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! 当时的我的旁边两位男士都昏睡着,都没意识的趴在小桌板上,我双手不由自主的紧紧的抓着扶手。 我也想像那位女士一样大喊,可是我喊不出口,两位男士昏昏欲睡的镇静程度让我感觉我是在杞人忧天,我无意识的在念叨,『不会吧』 回到平时,我无数次想象过飞机失事的画面,飞机相撞怎么办,双发飞机引擎坏了一个怎么办,机长如何处置,穿越雷雨云团被劈中怎么办,掉到海里我该怎么穿衣服,如何在咸死人的海水里蛙泳,如何召唤营救的飞机,如何克服黑暗寒冷的恐惧,如何分配财产给妻子孩子和父母,blah,blah… 我想象过那么多次画面,都没有哪一次发生过,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,越害怕就越不会出现,老天总是眷顾有警惕的人的。 我想象过那么多次画面以后,我懂得了珍惜生命,每一天活着都要活得精彩,每天都不要作让自己后悔的决定。想到了就去做,不要空留遗憾。每天都要懂得感恩家庭,每次畅快的呼吸,都要感谢还有健康的呼吸的肺,没有被PM2.5击倒,没有得肺炎,没有牙痛,没有讨厌的口腔溃疡,眼睛还能看见世界的精彩blah,blah… 可是这次,OMG,This is really happening to me!! 飞机忽地又猛地上提,像是在坐过山车! 就在那一瞬间,之前的每个深思熟虑似乎瞬间又被推翻了,我又想起了老婆,我想起了儿子,我想起了爸爸妈妈,我想起了家庭的温暖,每天总可以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,妈妈洗好碗后会端过来茶,爸爸会过来谈谈世界新闻,老婆在旁边刷着淘宝。可我为什么要这么贱跳槽跑去厦门!狗屁什么更大的平台啊,都挂了哪里还有机会享受人生? 当时新闻上中东又爆炸了,外国哪儿哪儿飞机又失事了,You know what,...

2014年总结

2014年对我来说,是不平淡的一年。 对于即将迈入30岁的我,跟其他很多人一样,开始茫然,彷徨,思考未来该怎么走。 不同于刚毕业时制定的8年计划,已经成功的执行,有了稳定的工作,结婚有房子有车有孩子。全部按部就班的执行到位。 下一步是该怎么走?程序猿的职业生涯能干多久?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?为了那个目标该怎么走?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哪里? 于是我跟很多『有想法不安分』的青年一样,选择了当下最热门的创业,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,许诺以大把的期权。 事后发现,这是工作以来最愚蠢的一个决定。 微观来看,创业似乎把所有机会都掌握在手中,实际上,创业中随便一个因素都可以致自己与死地,而且我们公司犯了比想象中还要多的多的错误。这里按住不吐槽老东家。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,社交媒体的时代,信息爆炸的时代。及时快速准确的甄别信息,吸收知识,是一项重要的技能。 而摆在面前的知识却是五花八门的。 有悲观论,有危言耸听,有无理由的乐观主义;有心灵鸡汤;有打鸡血;等等等等。 事实上,每个人自己想要的理想和目标,与种种因素相关,与期望值,与能力,与性格,与背景,与运气,种种都相关,但是各种言论都只是强调其中一种。 这也是为啥我开始读国外理论,说真的,每次中文的理论总是像中药一样,混杂了太多的东西,很难短时间区分开有用的、没用的。 譬如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』,是不是意味着通宵加班?试想背后,通宵加班的人为了什么?就是爱加班么?再譬如『微创新』,微创新适合小的创业公司吗?微创新意味着在一个有激烈竞争的市场里,寻找一个巨头去抄袭微创新,这不是找死是什么?更不用提很多创意点子,毫无新意。 重要的是,我及时走出来了。创业是个坑! 扪心自问,未来该继续怎么走? 程序猿这个行业,尤其是南京这个地方,我似乎碰到了瓶颈。老板们似乎普遍不重视搞技术的,总感觉随便弄个普通程序猿就能完成,做得再优异,老板都视而不见。 而转管理,这地方的所谓的管理就是拍马屁,欺上瞒下;转营销,需要一身好嘴皮子,自然也不是我的强项。 然而房价依然高位,公立幼儿园也需要很多的好处费要交,小区那些家庭主妇里有意无意的show off,未来潜在瞻仰四位老人的支出,孩子的教育预算不断上涨,总让人觉得程序猿这个昔日的高薪行业,社会地位之低与投入完全不成正比。 而要想高回报,创业已经证明离稳定的高回报相差甚远,于是树挪死,人挪活。我就不信这个邪了!辛勤的付出居然没有回报! BAT尝试过,竞争激烈,能给的OFFER都太低。创业公司不再考虑,期权大部分都是骗人的。国企完全就不懂技术,只能给个中档价位;华为中兴什么的,做IOS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。于是留下来的,只有外企了。 好的是,一直以来提高自己我也没闲着,我看各种各样的美剧美综艺,以及SNL,CONAN’S SHOW,以及好多乱七八糟的节目PILOT EYE,然后也没闲着的看了斯坦福的iphone dev session, startup , game theory,...

博弈与垄断

一般平时咱们写点什么,流行开场白必须要谦虚,认怂到位了,才斗胆讲出来自己独到的见解,以防被揪住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细节大喷一场。 今天我偏不服这个邪,就开始讲一些移动产业的战略选择的故事。 ##静态非合作博弈 如果摆在你面前有一堆社交网络,他们彼此都是相对封闭的,你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,假定你只想花一个小时看社交网络,于是你只能选择一个社交网络来深入参与。既然是社交网络,那必然是跟认识的人,熟人玩为主要需求。 那么你会选择哪个呢? 选择偏门的小网站,没有认识的朋友,你的收益是0,选择朋友多的社交网络,你的收益是1。典型的囚徒选择题。 于是你选择了人最多的圈子,QQZONE,微信朋友圈。这样对你而言,你的收益最大。这也是千千万万用户的选择。人人,微博,来往,易信,任你怎么营销都没有任何机会。因为这是静态非合作博弈的必然选择。 ###推论 1.同来如果选择什么通讯工具,我相信答案依然一样是QQ,微信,其他都没有机会。因为朋友都在里面,其他的,需要很麻烦的添加朋友关系,普通用户为什么要加入一个小圈子呢? 2.同样可以推理出,日本人玩的LINE,中国人不会玩,因为各有各的群体主流工具;微信也别想占据日本LINE的市场;微信只能抢占空白市场,而不具备推翻已有垄断的能力。 ###玄机 这只是静态非合作博弈,如果是动态非合作博弈呢? 你想,社交圈,聊天工具,都很依赖对方也在这个网络里。但是购物,看娱乐,读新闻,就不依赖了,是典型的单点广播模式,抓住了商家,抓住了大V明星,就足以收揽用户。 再仔细想想,如果人群也有细分、断层怎么办?80后都玩QQ,不代表90后都玩QQ,00后指不定玩陌陌也能建立起自己的新的社交圈。微观来看,存在一些小范围的垄断圈子的机会。 还可以推导出,不同细分需求的垄断是各不同的,YY就是专注于游戏实时聊天,秀场,这就是动态非合作博弈的后动优势的体现。 ##垄断 垄断能产生高额的利润,大家都懂。利润给了公司足够的精力、时间来做人文关怀,创新,如果没有高额的利润保障,任何一家公司都在疲于奔命,毫无喘息的机会。 (不要挑刺,有人会说电灯泡的发明也是高额利润保障的么?原子弹的发明都是什么保障的?这些最终都有幕后资金在支持。天使不就是保障创新的么!) 但是没有门槛的高额利润垄断,很快就会被模仿,抄袭,于是利润不保,充分竞争拉薄了利润,大家彼此都陷入了疲于奔命的竞争中。可以参考博弈论的纳什均衡。 可以参考一些密集竞争的食品行业,为什么很多从业者起早贪黑的干活,就是发不了财! ##整合推论 如果微信朋友圈垄断了熟人圈,垄断就产生了巨大的利润想象空间。可以参考很多微信朋友圈代购、营销。那么是不是真的就垄断了一切呢,可以刷出来无穷的财富呢?不是! 朋友圈垄断了熟人网络,可并没有垄断代购,没有垄断广告市场。购物可以去淘宝,广告可以去百度联盟,还有各种线下媒体资源。用一个APP解决所有问题的思路是幼稚的! 于是微信朋友圈商业化的定价空间就限制住了,营销再贵,也要用户买单的,这与淘宝的平台收租金没有本质区别。 微信往手游上推广,才是盈利正道。正如PC QQ往QQ游戏引导用户一样,游戏很需要朋友在里面一起战斗,这一点手游却利用不多,天天系列的游戏就是成功的案例。但是还不够多。 那些试图做个一模一样的产品,没错,就是易信、来往,实在是太2了!!我为他们团队的程序猿感到可悲!好比一个男人逼急眼红了就乱打一气,我就抄袭一模一样的,信不信我砸钱打死你!这样的2逼,也能上位,服了!也有二逼说,这是马总英明,虚晃一枪。马屁都拍成这样了! 同理可以发现,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,他们都没有垄断市场之前,如果没有技术创新,只有不断的烧钱,才能打倒对方。因为垄断之后的利润是无穷的,现在烧点钱不算什么。有人说这是在培养移动付费习惯,我想说,你免费送给我1块钱就能培养足够好的习惯了,需要贴每单这么多钱吗?? ##微观个人职业 作为一个程序猿,从业9年,还是有资格来谈谈个人职业的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