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是什么

2014年创业这个话题,在中国互联网界前所未有的热潮,大量的人,放弃了稳定的职业,毅然投入了创业大潮。 而我,就是其中一名逗比,现在回想起来,时髦的说法自己叫loser。 进入大潮之前,我就有一直在做的项目,本以为是私家珍藏,遇见了前老板,相见甚欢,甚为感动,于是倾囊相助,美其名曰,改变世界! 加入创业公司之前,我列举了常见的4点来问自己: idea 那必须的,我自己的idea,必须非常牛逼啊,打倒微信唯我独有! product 现在只是原型,或许能做得更牛逼 team 老板介绍里面的都是大侠,都拥有神武之技 execution 应该很有执行力,刚谈好的项目,就落地创业公司转型做我的想法,还不够有执行力么? 以上四点都满足后,我满心欢心的打了一下自己的小算盘: 加入创业,我只是降低了3,4000块钱一个月,但是我却有可能改变世界,走上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,这点损失不算啥!值得投入! well, things started good doesn’t end up good. #第一个遇到的问题 我们花了一个星期整理了我之前自己折腾的原型,然后我们就停止了开发。我们陷入了冥想。当然,老板也没让我闲着,我顺手开发了一款MAC清理软件。这是题外话。 闲着的原因是我们陷入了自我证明与自我否定。 我们试图打败微信,取代微信,可是,如果微信抄袭我们怎么办?老板说,他们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彻夜把你给抄个底儿! 如果按照我的原先思路,搞点邪恶的,打擦边政治球的,老板说,我擦,万一把我抓起来怎么办? 正当我们不断纠结的时候,FireChat横空而出,全球首发的机会错失眼前! 于是我们瞬间被动了,老板捶胸顿足,表态要追上他们! 开发的过程是艰辛的,我需要独自设计流程,画原型,让UI实现高保真,最终切图,我还得写代码,弄架构设计。...

我的互联网梦想

#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困惑,在公交站台或者图书馆遇见了喜欢的人,但是你却不敢主动搭讪,想尽办法渴望知道她的号码,却无从下手。 你可能会通过身边的朋友打听了解,或者通过技术找她的联系方式,甚至是人肉搜索,等等。 但是绝大部分,你都无从得知,你与眼前的人错之交臂。 # 跟马丁路德金一样,我也有个伟大的梦想,那就是人类自由、公平、自治。 各位看官马上要笑我是共产主义者,理想主义,乌托邦了,没错!理想归理想,现实归现实,理想终究在想尽办法照进现实。 现实的,咱就举个例子。 过去超市,有个职业,就是推车管理员,推车用完后要有专人收拾,整理,防止乱停乱放。如下图: 但是,一切都改观了,因为出现了如下图的手推车: 这款推车,必须要放入1块钱才能从推车组中拔开使用;使用完了,必须放回原处才能取出来自己的1块钱。很多超市使用后,直接省去了推车管理员的活儿;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个“自治”的逻辑。 那就是认可人的劣根性,认可人的逐利性。人如果没要求,是会乱停乱放的。人如果有适当的钱,还是会乐意放回原处取回来自己的钱的。这个价格在中国,是一块钱。 设计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系统,必然是能够自然分工,自治的社会。 自治就意味着,没有人是专门管人的,大家都像游戏里打怪练级一样,为了自己的利益,最终走向了共同的社会繁荣。 这一点,有别于教科书上的法国的乌托邦实验,他们想当然的让有人种田,有人去饲养奶牛,完全忽视了人的自私自利性,积极进取心。 合理的的不均分,才是真正的公平。因为能者永远是多得。 # 2014年,我们做了一款软件,魔擦,是我从业软件以来第一次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App。 先说说满足了用户需(yue)求(pao)的痛点吧,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故事,我们系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 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?那就是彻底抛弃号码。 账号密码,曾经是所有社交的基础。不管你们怎么弄,最终你们要交换手机号,QQ号,XX号。如今,我们彻底抛弃它! 同学们要问了,没有账号,你咋知道是我咧?没有账号,我咋加她好友咧?别激动,听我慢慢道来。 现实里的人,都是至少曾经靠近过,才互相认识。熟人都是从陌生人开始接近,然后慢慢熟悉。 我们的软件作为业界良心的首款近距离社交,做到了只要你俩曾经靠近过,就互相成为了好友。 无论是电梯,地铁,还是飞机,各种场景统统秒杀,而且那个人就在眼前,您甚至都不需要开口。 所以,还玩什么网恋?附近(150米)的人?摇一摇?还在陌陌挑照片来选人?都是弱爆了,咱们要玩就是所见即所得! 接下来,水到渠成的事情,就不需要我教你了吧。 说明白了痛点,接下来说点真正的灵魂的事情。 那就是,有没有一款社交App,可以达到自治?可以让商业利益远离社交,不再走”成于约炮,衰于炫耀,败于电商“的节奏?...

科技宅男狂想曲

电视上正在播放着奉化倒塌的问题追究问题。作为一个iOS程序员,我觉得这个真的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。 iOS程序员关于内存分配,有一句金口令,就是“谁使用,谁负责;谁分配,谁销毁”,责任必须落实到人。 如果拿准了这个万能定律,再来看看报道中的一些看似合理的自我解释,就显得轻而易举了。 1楼的住户,把部分承重墙打得千疮百孔,他们的托辞是:“政府应该起到监管作用,应该主动告知我不能这么干“。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压根没法监管,住户心安理得的随便拆。 如果换个思路,谁拆了,谁负责。那就不存在问题了,政府完全可以懒政,交给住户自己考虑能不能,以及责任自负。 当年的开发商总经理说,“有生产检查站,他们负责监督,要不然交了钱干啥咧,我是总经理总不能到工地看着吧?” 这句话就更有玩味了,政府设计监督制度,说白了就是KVO观察者模式。Key,value变化了,Observer主动收到通知。 这模式就存在一个问题,observer是被动接受通知,他可能不通知你出问题,也可能拿个假数据来糊弄你。瞧,狡诈的老板把责任全赖给了Observer,自己全然不管。 这样的模式在食品生产、药品监管上,也是被人诟病,政府如果试图做好Observer,那就是只能拼命轮询遍历,每个产品翻箱倒柜查个干净,但是那样效率又成了问题,抽查轮询谁,又会影响公平性。 政府最需要的做得,就是建立规则,厘定每一个细分责任。譬如责任开发商全包,开发商如果感觉自己付了大钱,结果建设公司没有交付足够质量的房子,可以继续追责建设公司啊。继而责任依次划分落实到农民工队伍的每个小组的工作管理上,每一块墙用多少水泥,几块砖头,这些都有明确的指导数据。只要管理得当,这些都不会出错。 电视上就出现过责任理不清的情况,质量检测公司说自己只负责检测,不负责提供加固建议;安监办则一方面推脱专业能力不足,一方面说责任在街道,还有部分责任在住建局。 这就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,也就是说,每当一个事件发生,涉及到交叉部门处理时,政府内部部门,以及政企业都必须用集体通知的形式也就是Notification的方式去群发广播。 譬如房子涉及水电,监理,电信,等等,都需要跨部门通知、审批,都是群发。关键这群发,都是实打实的纸质办公,跑部门跑腿子不说,流程交叉,可能政府内部熟悉这个流程都不见得,足见低效低能。 这就说明当时政府的权力责任部门分配设计也出现了较大的错误。跟我们软件设计也高度相似,一个功能模块,往往是解决实际需求而成立的模块代码。但是随着功能越来越多,就需要优化模块,分割为更多的模块,让每个模块各司其职,形成闭环。 政府在这方面,显然做不到软件般的快速迭代,组建部门,拆散部门。那么工作小组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,譬如成立为开发商服务的一套班子,各班人马的精英,专业干好一个活儿,然后慢慢分解成一个个部门的任务来协作。 再回过来看,纯粹的谁创造,谁负责的原则对不对呢?还不够。如果只是追责任,那么责任人往往就是一个天生不怕死,不要命的,但是其他人都遭殃了,还无法索赔。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?那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环境,只有开放的房地产市场竞争,才能带来房产质量的提高,低质量的房产开发商就不会得到青睐,高品质的开发商随便造个房子都能收到足够的回报。 这有点类似苹果的APP STORE竞争,开放自由的高品质竞争环境,催生了一大批的优质APP,他们的开发商也都得到了回报。而安卓APP市场则因为不保护优质APP开发商,纵容抄袭、复制,导致市场上的APP良莠不齐。 如果政府老是不管好自己的手,各种权力寻租,就必然会破坏了自由竞争,导致了中国一个典型的特色,就是每个城市的当地的开发商完全不怕外来房地产巨鳄。譬如南京的苏宁房子,开发的那么烂,物业管理这么糟糕,但是他们依然能拿到核心地块,他们依然卖的不错。而万科则只能拿一些高铁旁,半山边的地区偏差的地块开发。 当然了,软件业也存在这样的特色国情。那就是BAT各种自我感觉良好,放着facebook,youtube,twitter 404访问,自我感觉很良好的说,我们很牛逼,如何如何。 好吧,回归另外一个话题,那就是舌尖上的中国2,正在热播,各种人文情怀洋溢着。 几乎每个美食节目,都会说,食材来之不易,新鲜美味且地区性独有,厨师掌勺技艺多么难以琢磨,天时地利人和的催化天然般鬼斧神工。 我想说些不和谐的声音了。 那就是我们中华有这么多好吃的美味,他们居然都没有一家成为肯德基一样的世界性企业。为什么? 诚然,他们的中华老字号传统店,依然保持着永远的美味,但是为什么非要到特定的店才能吃到?多开几家店很难么? 记得知乎上曾经反思过“空肥皂盒与生产线的问题”,中国人自鸣得意的用电风扇解决了,而德国人傻乎乎的用计算机测重,计算,设计了一大堆东西。 今天把肥皂盒换了,变成车轮,你还能用电风扇吹吗?德国人的模块轻易的换了个参数,继续保持工作。 这就不得不说咱们美食行业企业家门,无法做到专业性,规模性。人家KFC那么多的食品研发人员,技术科研力量在研究怎么吃又划算,又好吃,还能兼顾经济效益。...

也谈匿名社交

近来秘密带来的匿名社交,引爆了投资圈,科技界,正好因为自己也在从事着类似的行业,作为业内同行也来发表几句自己的见解。 ###首先先复习个基本概念,信息是什么?网络上定义很多,信息有三要素,信息生产者,信息传输方式,信息接收者。 ###信息的本质在于变化。如果没有变化,那这就是复制,没有意义。 ###信息的价值在于回馈,形成闭环;如果一个人天天JJWW,没人评论,没有人反馈,那么这个信息的价值就很低;相反文章出轨简单几个字引发了连锁反应,那么这个信息价值就很高。 有了这个基本概念,再来回溯看看互联网匿名历史就简单明了了。 其实互联网开始流行的时候,就是实在的匿名网络。大家都是随便弄个酷炫叼的昵称,譬如“采姑娘的小蘑菇”,就开始玩互联网了。那时候的猫扑、天涯,各种爆料,各种负能量聚集地,各种假新闻歪理邪说,各种网络冷暴力。 简单的描述,就是信息的生产者被屏蔽了,但是信息依然有效,本质内容也是有的,价值在于回馈,譬如纪委经查证,雷政富贪官如何如何。 ###这样的规则有2点不妥,一是真假难辨,结果变成了谁的噪声最大谁就能吸引眼球,二是网络冷暴力被势力操控后,的确可能误伤普通群众。 于是实名制社交网络呼之欲出,同时技术监管手段也做到了IP追踪来源,现在还到论坛爆料,匿名已经名存实亡了,随便说几句反动言论,警察就要上门请你注意点了。 实名制社交网络有诸多好处,从目前看来,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型: 信息生产者一键投放到信息订阅接收者,譬如QZONE更新,FACEBOOK状态变化等等,全部是基于“关注follow”的概念。 ###同时实名制意味着低噪声,低俗内容都消失了,留下来的都是正能量,心灵鸡汤,或者是炫富得瑟,社交卖东西,总之负能量的都没法说。谁也不会告诉亲友们,自己原谅了老公偷情吧? 但是熟知人性的都知道,12个星座,各种性格,谁也无法一直忍受着你天天炫富得瑟,或者看朋友说的些不想看的吧,总之实名制的调调咱看累了!于是,互动活跃度降低。微博只留下了大V在说,微信朋友圈都是各种转帖,无回复。 还记得刚说信息的价值在于闭环,在于反馈么?如果大伙儿都不评论转发,那么这就是没有价值的信息。 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副作用就是,信息生产者的受众往往很局限,没法传出去给更多人看到。玩来玩去,就这么几百个的朋友,渴望出现文章那样的几百万转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。 那么再来讨论秘密,secret,whisper匿名社交APP的时候,就轻松从容的多。 secret秘密主打性、伦理内容,whisper也一样。区别是,whisper从技术手段把字PS到图上,防各种GOV监管,网络抓捕。所以,秘密只能聊性,而whisper可以聊反政府。 我不想否认热门的那些话题都很诱人,节操碎了一地,火爆程度一味的指责说都是托儿也不靠谱。 但是我就想冷静的思考一下,假设这个APP想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,让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些moment,很需要这样的信息的时候都想到这个秘密APP,那么他可以用来来获取什么感受呢? 快感?我想不如一些专业草榴社区网站的写手专业,软文估计还不够意思。 认同感?这样节操碎了一地的APP的人群,你指望他站出来说出富有正义感的声音,我看恐怕不是。譬如某女说跟很多男人嘿咻后有罪恶感,很多网友选择了直接问她要微信号。 偷窥感?如果说这也叫偷窥,那么这个信息的本身的主谓宾三要素就不全,谁,长啥样,啥职位,干了啥事儿,在哪儿,受害人是谁,等等,全尼玛“他,她,它”,这有什么意思? 举报黑幕?我对此持怀疑意见,举报政府有纪委举报信,有记者,有媒体;举报企业,往往要遭受竞争对手怀疑;最重要的,举报平台是自由公平的吗?我发句秘密,一定能上头条吗?怎么审核?如何处理与监管之间的关系? ###总的来说,秘密这一类APP匿名相对于实名制的好处,似乎都是阴暗负能量,而且还信息不全。不仅没占到实名制社交网络的好处,还没讨到曾经的猫扑匿名时代政府不监管的红利甜头。 对于投资界对这样的APP的热情,我只能说,你们能复习一下信息的三要素、本质、价值吗? 还是期待我们再一次颠覆世界吧!

Fucked up life

###计算机的神奇之处,就是电子数据是可复制,可传输多份的。 过去皮影戏,表演者的一次表演覆盖受众最多几百个;自从可以复制后,皮影戏再也不需要演几百场,一场就可以拿到数倍于之前的观众和回报。 这项科技带来的巨大的改变,就是数据的复制、传输,廉价到近乎零的状态。从此再也不需要数据传输的工种,人类的工种直接转化到数据的制作上了。 这样带来一个问题,从前2个地方的皮影戏表演者都过着各自的悠闲的艺术生活,互相不干涉,市场处于区域垄断的状态中。但是互联网来了,他们被迫拉到了一个市场舞台上竞争。 他们之间总有人会处于劣势,于是其中一些人丢了工作饭碗。 互联网科技革命,已经越来越显著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但是也显著的带来了很多问题。 首先,人才的竞争从未如此白热化,或者说直白一些,社会不需要那么多人才了,不再需要二流、三流的人才了。 因为一流人才的工作成就,会通过某种方式固化、成为某些行业的基础,后来者继续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。而二流、三流的人才的工作,完全没有意义,他们只能打下手,他们只是一流人才的搬运工。 譬如,一个数学家证明了一个公式,那么后来者就只有使用的份,他享受不了证明这个公式的好处。大家听音乐,也只听排行榜上的,那些默默无闻的身边的小团队往往在生存线上挣扎。 一切进化的太快,以前几个世纪,几十年代才能完成的进化升级,现在是按月按周来发生变化,一个想法你错过了,你就立马与第一梯队拉开了巨大的差距。 ###这是精英的社会,愚民只需要follow就可以。 智能机器人的启用,大数据分析,带来了更多的人会下岗 工人流水线被机器人代替,大数据干掉了统计学,微信干掉了大量的通信商服务,电商把超市开到了掌上。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神奇的技能,就是让电子数据可复制,并且能复制传输到无数的用户手上。所以他们把内容的制作做到了极致。 譬如淘宝,做一个淘宝网站可能要数亿才能完成,但是这个机器一旦运转起来,就能无穷的伺候大量的客户,边际成本也会慢慢降低到合理的地步。 机器人,也是把一份数据,执行几千几万遍,并且稳定高效。 从此以后,很多人会失业,当然了,快递员和程序猿是肯定不会失业的。 ###这是让人窒息的结论,未来大量的财富会更快的向少数人集中,那些善于利用电子数据复制并distribute的功能的公司,以及他们的老总手里。 我们当然还有机会,诸如我们也努力去从事高科技行业,再学习升造自己。但是想想现在国内的现状,再对比国外的情形,真心觉得像甲午战争。我们身边很多人还浑然不觉,自我感觉良好,而我们的对手们,他们比我们更努力,我们还谈何超越? ##Sometimes feel life is fucked up. 当一个人活到了20,30,40,再远一些,50岁,他依然没到退休的时代,时代变了,你让他重新学习才能养活自己?简直要了他的命。 ##科技是为了简化释放人类的枯燥的劳动,使生活变得更好。但是我们别忘了,生活的所有开支都源于收入,如果都没有收入了,那谈何生活变得更美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