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罗小黑战纪有感
看《罗小黑战纪》一如既往的睡了前40分钟,那电影其实品质不错,音乐很试图模仿千与千寻,还凑合。请的乐队应该是高品质古典乐队,编曲稍微差了一点点,不过国内品质已经算很高的了。 它让我想起来千与千寻的那些片段,千寻是那么的天真无暇,她以真心换真心。再可怕的怪兽,只要你无邪心,它总是会给你一条出路。 说起来很像信任,我觉得其实就是很简单的选择,你信任我,那就一直跟我走。 可是生活总是那么可笑,总有人墙头草,选择了我,然后背弃了我,然后另一头混不下去,又好意思跑回来想重选一次。 上善若水,可能是最适合我的态度,不搞别人,用平常心真心对待自己和别人,朴实的走出自己的人生。 有些事情真的回不了头。 如果你听过Nocturne No.2 Op.9,你就知道肖邦作给前妻的曲子的忧伤,你就能理解很多事情纵使再完美的回忆,滑落千丈落入凡间,一地柴米油盐的无法收场的惨痛。 也许忘掉是最好的方式。 有时候很愤怒,公司里总有人勾心斗角,还总有人不断的试图攻击我。这么多年的拉锯战,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。 福老板给我们寄了一本书《The speed of Trust》,是啊,我们都太缺少信任,以至于不可调解的矛盾放在那里,连互相说句正常的话都不乐意,所有的争执都摆在领导面前,私下毫无沟通。 Kent说《how to influence people》很值得一读,一副恨自己不早读这本书的样子,估计他在Airbnb日子过得很潇洒,突然发现社交更重要。我搜了一下,嗨,原来是卡耐基的《人性的缺点》,我初中就读完了。 卡耐基说,要给人们需要的,要用性、成功的欲望去勾引人,要鼓励,表演,夸别人,团队才能成功。永远不要批评别人。 可是如何去夸别人做的一团糟的代码,鼓励他们往我要的方向努力?不站出来说不,就是自己背黑锅。 朋友说,她们公司的供应商太垃圾了,做个衣服都做错了。她也很难不去批评人家。卡耐基,你到底说点有用的啊? 昨晚学校让大家准备音乐比赛,可以报名上音乐培训课。 儿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,人来疯,让他准备一脸不情愿。不批评行吗?上不了课,就是自己掏钱120一节课的培训课,每节课都是20个甜甜圈,你说不努力拼命准备一下,这不是浪费钱么? 一顿凶,儿子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下来,不敢说话,不敢唱歌。后来各种努力下,好不容易唱了一下,还挺好的。然后扭头就睡,不想理我。一副委屈状。 第二天早上又习惯的靠过来,抱紧我睡觉,嬉笑打闹。似乎什么都没发生。 第二天,临表演出发前,我听到隔壁的家里的妈妈对着女儿大吼,“你不去表演唱歌,那你就做一下午作业!”,然后传来女孩子的哭声。好可怕的女人。我有点同情,也同情自家儿子,我无法控制这个时代的焦虑感,更自责对孩子发火。可是谁给我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案呀?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安排,很多时候都非常赶,时间、金钱、机遇,一样都不能少。 表演前,我拉过来儿子说,你别打闹了,要不要复习一下歌曲呀?他一脸的自信,你别问了,我到时候会唱,我就点点头。 结果出来后,他拿着乐队录取通知书对我说,“爸爸,你快读读,这是通过了吗?” “嗯,通过了!还是大提琴耶!”...
35岁现象
35岁似乎在中国是个软件行业人员从事的坎。 成为高管可以衣食无忧,如果还是低级别程序员似乎就过得很烂,人生失败。 我们不否认渴望晋升的愿望是好的,改善自己的生活永远没有尽头,多努力则多成功。 但是以35岁成为高管来界定人生是否成功似乎是一个智障一样的判断。这样的判断在软件行业里普遍存在着。 在国企、体制内,35岁恐怕还只是科长,处长就了不得了 在工厂恐怕40多岁的技工大把大把的有 会计,我们可能都习惯了40多岁的中年的形象 公交车司机大部分都是中年了,老年的也大把大把的 其他行业人家都不管自己叫失败,为什么中国软件行业到了35岁不到高管就叫失败? 还是那句话,35岁你以为你懂了所有的了?随便找个软件基本原理考一考,有几个真正全部掌握的?22岁毕业到35岁,才11年工龄,我都不敢说什么都懂,凭什么企业就有这么硬气说不要35岁以上的人? 中美贸易战上,国难当头,按说软件行业人员应该更加团结,尽可能的加强国产软件,提高国内软件人员技术水平才是。 就这么小的一群体,还互相瞧不起,甚至制定一个35岁才招的政策。 怎么着,35岁有家有口的不能写代码不是? 年轻人敢加班,中年人有设计功底,懂项目管理呀! 咱们就算看看人口结构,你也知道,年轻人就这么几个,你哪儿来的底气只招年轻人?你招不到!马上都要跑步进入老年社会了,年轻人缺口那么大,凭什么老程序员就不肯用了? 真是越看越气,国内真浮躁,没有几个人用心做事情!
打倒996!
先说结论:996是错误的!是新时代的包身工!这是开历史的倒车,这是违背劳动法的软件行业潜规则。 我是一名从业10多年的外企RingCentral的软件开发经理,我们实现了955,今天我要站出来讨伐万恶的996制度。 996是有规律的每天早9点晚9点,每周工作六天的公司潜规则制度。 我接下来从各个角度来击败各种试图辩解的言论。 996加班是违法的 按照国家劳动法,无偿要求加班是违法的,付加班费的话要2.75倍才够,目测国内基本没有符合的996公司做到这一点。 大家要提高法律意识,明明被老板侵权了,怎么还有人在帮老板说话? 996加班在伤害软件行业从业者 如果说体力劳动者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,工作内容也近似线性的增长的话,那么软件行业的脑力劳动者就显著不同了。 长期996模式加班,大脑得不到足够的休息,Bug数量直线上升,工作效率极大的降低,软件工作者身心受损,无法长期健康的工作。 就更不必谈很多员工步入中年,都上有老下有小,每天9点下班,你让祖国的未来谁来带?996给软件行业从业者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。 大量中年程序员猝死,进ICU,就是一个个的铁证,996是伤害软件行业从业者的。 996是愚昧公司的政策 很多公司甚至任务早就做完了,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是要晃荡到9点才能下班。 究其原因,这是一种愚昧管理,管理者思维僵化,组织结构混乱的一种表现。 很多老板看着上万的员工准时下班,那叫一个心慌慌。于是一拍脑袋,你们都给我实行996制度加班吧,美其名曰:狼性文化 那么仔细想想,老板为什么会心慌慌?很大的原因在于懒政管理,他不信任下属,他也没精力去管理下属部门,于是直接一刀切,总比没有好。 如果一个积极的管理者,实现好MBO,OKR等各种优越的考核方式,精准的实现了下属的权责统一,他又如何会不信任旗下部门的表现呢? 另一方面来说,很多公司之所以得以实行了996,不得不提很多中高层管理者的作为帮凶,实现了996心照不宣的制度。 这些上个世纪的管理者,拿着拙劣的管理技巧,各种拍须溜马的迎合领导者,间接的成了996制度的维护者。 如果这些管理者拍着胸脯对老板说 “老板,我们不需要加班就能完成我们所有任务。”,请问老板又何苦吃力不讨好,强逼大家加班呢? 996加班是在伤害整个国家 这里有3个角色,公司,员工,国家。 公司看似通过996获取了短期利益,项目进度提速了,看似赢过了竞争对手。 员工则失去了健康和身心自由,短期看似无伤大雅。 长期来看,国家则失去了长远的人民的身体健康,失去了夫妻生活时间,失去了养儿育女,孝敬长辈的时光,失去了休养生息,失去了人民群众灵感和创意的源泉。 那些创业、车库startup的故事,其实就是从闲暇时光开始,如果你每天996,一旦闲下来,你就只想休息,你是无暇去停下来做一下真正的思考的。 难道我们国家只能指望马云、刘强东来思考吗?其他群众就是弱智吗? 996加班给了加班费就合理吗?...
诚实面对、表达自己
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已经是中年了。 我发现中国人其实并不擅长表达情感。 当一个朋友家人去世的时候,英语会直接表达情感,”I’m sorry to hear that”,中文呢,书面语叫节哀顺变,可是口头语说什么?并没有。 中国人的回应往往是通过一系列关心的行为来表达关心,譬如啥时候去世的,去的时候痛苦吗,花了多少钱丧葬之类的。都是绕开着表达情感。 不擅长表达情感看似不大不小的问题,但是一个个汇聚的群体行为,往往汇总成了文化,就一些问题上就变成了阻力和悲剧。 譬如当丈夫忽视关心妻子的时候,妻子难受,但是中国人挺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的,往往压抑着,或是用其他行为表达着,摔碗筷或是漠视或者出轨。 如果表达情感的方式都错了,那么收到的反馈往往更加偏离初衷。譬如丈夫没有准确的领略妻子的意图,那就引起更多的不愉快。BTW,我们管丈夫的理解力叫情商。 我们为什么拼了命的提高情商呢?就是因为中国人不易于表达自己的情感。 可是真的90后,00后是愿意继续这么压抑着自己吗?我不认为。压抑个人的情感表达,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吧。 想必大家还记得重庆公交车惨案,一车人的不敢表达,冷漠最终酿成了一车人坠江悲剧结尾。 其实中国人不仅不擅长表达情感,还不擅长说真话。 鲁迅有句话叫,善意的谎言。其实大家都轻车熟路说谎了。 同学之间,问你去过节去哪儿玩?他们都说穷啊,不出去玩。这样子不嘚瑟,不得罪人,完美保持现状关系。其实转身就出去玩了。 老板问员工,你可以接受加班吗?他们说,能,没问题。其实不见得打算加班。 我们不仅说谎行云流水,而且识破谎言的技术也与时俱进。 在组织机关里,欺上瞒下,谎报灾情,统计兑水,种种行为都在表明,这个国家说谎水平之高,以至于国家如果想了解基层情况,似乎都缺乏简单有效的手段,于是派生出各种巡视组。以O(n)的复杂度在傻傻的循环。 以我国著名的GFW来说,好好的一个国家,不让访问国外的google, facebook, twitter网站,说什么国外反华言论之多,蛊惑群众,摆明了胡说八道,我用google那么多年,查计算机资料,从来没看到反华言论过。 由此可以看到,不善于表达情感,甚至不诚实面对自己,已经给一个国家带来了很大的伤害,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好处。 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度,不应该压抑情感表达,敢于表达才是常态。 因为只有敢于表达的氛围达成,才有人指出elephant in the room, 才有人不断的探索真知,而不是去辟谣和制造谣言。...
乌托邦 -- 4天工作制
一周五天工作制度似乎已经执行了有几十年。 如今执行效率参差不齐。 很多公司996,很多政府企业单位低效沟通,人浮于事。细究其原因,主要是工作是离散的,有时候高效率,有时候在晃荡让心情平复,不是每小时都是100%在工作的。当然了,这里没有提流水线上的工人。那些都该被自动化机器取代掉。主要覆盖的是脑力劳动者。 那么现在提出每周4天工作制似乎有些太过于大胆,但是这又是非常合理的一个提议。 如果每周只允许32小时上班,每天8小时,上4天,休息3天。那么会带来如下一些变化 企业被迫招聘更多的人来完成任务,社会就业参与率极大的提高,均富程度提高 也正因为上4天,企业被迫追求高效率完成任务,那些繁文缛节都可以省掉,向高效率企业转型 因为女性、男性都可以花出来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家庭,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和谐程度和子女教育水平 也因为更多的空闲时间有了,刺激了消费型经济 也闲暇时间,创业潮将继续推进社会进入下一波经济浪潮 可以想象理想的社会是,大部分公司实现了远程工作,可上班可在家,只要你把工作任务完成掉。 随时随地都可以VPN上班处理公司业务,顺便接送孩子,或是买个菜,出去走走,散步。 当然,这些措施,在中国这样的国土,什么事情都会有。从软件公司开始执行,就是不错的措施,并且评估效果 我估计BAT的等互联网企业将被迫付出更多的加班成本和免费加班制度的反弹 广大的软件公司则欢天喜地,很多低效率的公司随即倒闭,高效率的公司终于胜出。